潍坊市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三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作者: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6/10/27 12:20: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91
  2007年高考是我省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为使我市的语文教学在2007年高考中再创佳绩,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供各单位在高三学年教学工作中参考借鉴。
  一、指导思想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山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语文科》的有关要求,正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阅读与写作、积累与提高、规范与创新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二、教学原则
  1.全面性原则。知识点、技能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全体,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培养本学科尖子学生的促优拔尖,又要努力使本学科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补弱提高,使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较大进步。
  2.基础性原则。高三复习要扎扎实实,不能好高骛远、一味用高难度的训练题难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足够的重视,“举一”方能“反三”,“本立”才能“道生”,基本的篇目、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和规律掌握好了,学生自然就会尝到复习的甜头,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3.主体性原则。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科学地结合起来,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技能的提高。同时,教师的点拨、讲解要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有充分体现。
  4.有效性原则。讲究教学实效,课堂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要把重要知识点分解到不同的单元、模块,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法,有所侧重地解决问题。课堂要继续贯彻“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及时弥补”的原则。
  5. 文体、文风兼顾原则。全球化的社会生活对学生阅读各种文体、各种风格文章的要求大大提高,高考必然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体现,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有清醒的文 体、文风意识。在保证常规阅读的同时,现代诗歌、戏剧、外国小说和散文、新闻访谈等学生相对陌生、不习惯的文体,教师要适当予以补充、强化,以免在这个方 面出现应考盲区。
  三、教学策略
  1.三轮复习策略
  高 三复习备考过程,我们仍然沿用我们以往成功的经验,采用三轮复习的备考策略。一轮重基础,重课本;二轮重专题,重方法、重技能;三轮重整合,重应试技巧和 应变能力。以往有些学校不顾学生实际,对于一轮复习重视不够、草草了事或者干脆弃置不顾的做法,已经被事实证明是短期行为和无效的。07年 高考说明中明确说明重视必修内容,因此,必须踏踏实实搞好一轮复习。要研究一轮复习的策略、内容、方法等,抓出实效,要使教材变废为宝,不能只是简单地对 字词和文学文化常识进行梳理,苏版教材以话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的特色,正是复习中特别需要重视和利用的,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 养、积累写作素材做好准备。
  2.整理、积累、反思策略
  充分重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指导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错点、易混点等,做好整理和记录,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有规律的流程中进行复习,以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3.修正策略
  对 于学习和考试中遇到的技巧性难题,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正的习惯,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翻译、阅读还是写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各自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修 正,是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却往往受到忽视。在修正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正是新课程“过程和方法”的精神内涵。为此,必要的重复训练和 变式训练是十分有效的。
  4.统计学策略
  语文教学容易粗放式经营,复习讲评时不做好统计,就会使讲评漫无目的,影响复习效益。
  运 用统计学策略,就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从不同班级来看,教师要统计自己所教不同班级成绩的差异,尤其是薄弱环节;从自己与不同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的 差距上,统计自己所教班级的不足;同一个班级哪些知识点是薄弱的,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考试中暴露了哪些共同的弱点。这些都是我们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根据。
  5.全面渗透策略
  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科特点,引导他们发挥本学科优势,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使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
  6.心理养护策略
  语 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养护学生的灵性。强度高、压力大、枯燥机械的复习生活,对学生的心灵会有很大影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对于语文学 科的学习尤为不利,对阅读、写作的影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成绩。因此,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语文学科教学成绩负责的态度,结合语 文教学,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复习进度
  时 间 进  度 备  注
  2006.8—2006.10 《散文名篇鉴赏与解读》、必修1 1.2006年10月下旬期中考试;
  2.2006年12月下旬期末考试;
  3.2007年2月下旬一模考试;
  4.2007年4月下旬二模考试。
  2006.11—2006.12 必修2-5模块 
  2007.1—2007.2 《语言规范与创新》《史记》
  《唐诗宋词选读》及各校自主选修内容 
  2007.3—2007.4 二轮专项复习 
  2007.5 三轮整合训练 
  五、注意事项
  1.在必修课的复习时注重整合,避免单纯溜教材。
  2.选修课复习时注意按计划复习基础知识。
  3.“写作”在一模统考前分项复习,二轮复习时综合训练。
  4.在一轮复习中穿插基础知识的专题复习。但是要注意以课本为主,训练量不可过大。
  5.选修课复习中,既要注意适度扩展,又要注意与二轮复习中相关的专题复习相结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