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对孤独母题的艺术表现及其成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3 17:30: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也许是江南的水土养育了苏童阴柔温婉的艺术气质.也许是独特的童年记忆与成长经验造就了苏童的审美追求。他所讲述的故事往往于细微处给读者“润物细无声”般的美感。他的小说最令人感动的恐怕是藏匿于故事里层的那个自怜、自爱、自恼甚至自扰的孤独的灵魂,这个或实或虚的审美意象透美而又无助,时而高歌,时而低吟,往往会让读者为之或伤感,或惊异,或欣然,或悲悯。综观苏童的小说,可以说这个似有若无、时隐时显的孤独灵魂,始终潜伏于其文本之中,徘徊于现实与幻觉之间,悲伤地低吟着一曲悠长绵延的孤独之歌。
 一、弥漫于苏童小说世界的孤独意识 当我们沿着苏童曲折的创作之路,触摸并感受他的创作历程,会惊异于他对于孤独毋题创作的那份动人的执著.在这种努力中我们看到了弥漫在其文本之中,挥之不去的那份凄美的孤独,就像一位形单影只的灵魂手执于风中摇曳的蜡烛,在艰难地寻求前方的出路。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无论是最初的“枫杨树乡村”、“少年血”系列,还是后来的“妇女乐园”、“新历主义小说”等,苏童对孤独母题的艺术表现无处不在,无论是小说叙述人或是小说的人物都在低吟着孤独之歌,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以及对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也深深地留下了孤独的痕迹。
1.“枫扬的乡村’:孤独灵魂的寓所
   人们就生活在世界的两侧,城市或者乡村。说到我自己,我的血脉在乡村这一侧,我的身体却在城市那一侧;说到血脉,苏童已然将他创作的灵魂送往那个遥远飘渺的孤岛—一枫杨树乡村,这里可以说既是苏童的精神家园,也是他赖以逃离喧哗的城市可以暂时躲避的一隅。苏童创作的枫杨树系列小说,如《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1934年的逃亡》、《逃》、《罂粟之家》等等,有着共同的意蕴丰富的创作背景—一枫杨树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