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00个字。
2006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2006年我市中考语文试题由辽宁省十一市中考联合体统一命题。本次试卷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初中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下面就我市部分抽样试卷情况,对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及我市中考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题型、分数分配
语文试卷共分三个部分,满分为150分。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包括文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主要题型为选择、填空和简答题,满分为30分 。
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主要题型为选择和简答题,满分为60分。
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为60分。全卷的选择题为6分。
二、逐题分析
(一)第一题:积累和运用(满分30分)
1、考查的目的及要求
此部分共8道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语文积累和语言运用情况。包括读音、改正错别字、名著、文言诗文的朗读、默写,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运用、毕业留言等。
2、抽样成绩统计如下表:
题 号抽样份数本题满分满分
(30分)及格
(7.2分以上)0分本题平均分本题得分率本题最高分本题最低分
人数%人数%人数%
一1003066.07979.00022.675.3306
3、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本题突出积累,强化运用,体现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考查。在这次抽样的100人中满分人数仅占6%,可见学生积累还不够丰富,语言运用能力还不强。
第一题各小题分析如下:
1、“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并改正其中的两个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的读音和书写。考查的汉字也都是常用字。结果本题满分的只占40%,零分占5%。注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平翘舌不分,甚至标调号错误。改正两个错别字,应该把“辉皇”中的“皇”改正为“煌”,把“尤如” 中的“尤”改正为“犹”。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改正错别字。如:把错别字“皇”改成另外的错别字“惶”或“ ”,把错别字“尤”改成另外的错别字“由”等。可见,一些学生常用字的基础较差。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2、修改病句。本题有两个病句,都能正确改正的只占抽样人数的49%。有40%的学生只能改正其中的一个,有11%的学生得了零分。题干清清楚楚的告诉学生“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除了一部分学生不能改正或修改后仍然是病句之外,还有的学生改动了两处以上,或者直接在原句上修改,还有的学生把句子改得面目皆非,失去了原意。本题丢分较多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学生语法知识欠缺,根本找不到病因;二是语感差,读不出句子的毛病;三是审题不认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四是根本不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多就少改,保留原意”,即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尽量不改变其句式,也不可以任意增删词语。
3、仿写比喻句,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本题满分人数占抽样人数的86%。多数学生都能结合语境,仿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说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