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文言古今异义
孟东胜
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实词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由于现代汉语的思维定势,我们常常在阅读文言文时以现代汉语中的语义来判断文言文中某个词语的意思,忽略了古今异义的现象,以至于在阅读时常常理解偏差甚至有很大错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古今异义中的词义扩大和词义缩小的情况,并且我们还给大家整理了重要的古今异义常见实词,不容错过哦!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还是一样的意思,词义没有发生变化,比如天、地、人、水、火等;有一些词,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用,比如社稷、崩等;还有一些词,以成语的方式继续存在于汉语中,如守株待兔、日薄西山等。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和词义已经不存在的词语,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同学常常会发生望文生义错误的是古今异义词。这类词形式上虽然是一样,但是意义产生了变化。
有一部分古今异义词,它们的古义和今义还是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的,只是使用范围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则缩小了。
一、词义扩大。
如古代汉语中的“河”特指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河,古代的“江”特指长江,现在泛指一些的江河。
二、词义缩小。
如古代汉语中的“丈夫”指的是成年男子,现代汉语指的是“妻”的配偶,古代的“子”泛指孩子,现代汉语中的子专指男孩。
古今异义这部分的知识,可以说技巧性不高,唯一可以帮助我们的就是,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就是一个字即一个词,现代汉语则是以双音词为主。我们怎样才可以掌握古今异义呢?除了明白要区分单音词和双音词以外,我们要求同学们识记和掌握下列常见的古今异义,这些都是我们从课文中整理出来的,在这里作一个列表,以便同学们识记。
原句/出处古义今义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动词
记诵,识记动词
认识
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动词
停留、过了名词/动词
居住、处所
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副词
更加名词
益处
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动词
问动词
邀请、聘请、请求
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动词
跑动词
行走
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副词
特地名词/连词
事故、所以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名词
热水名词
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