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46张。制作精美,内容生动形象,附有多张精美图片,另有教案。
泪 珠 与 珍 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2、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式拓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②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构想】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
【媒体设计】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在成长历程中,你们的喜怒哀乐一定曾幻化成晶莹的泪珠。那是在什么时候?假如让你把它流泻于笔端,你会怎么写?
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甸。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2.介绍作者:(多媒体投影)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古人云:“题者,额也。”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能从标题中读出许多信息,比如线索、对象、范围、题材、体裁等等。请看本文的标题“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
2. 从文章的题目看,这篇文章写了不少关于泪珠的故事,请跟着老师的范读,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
【解说】有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
三、自主探究:
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思乡怀人,开头写“书中泪”似乎与此关系不大,你认为呢?
【解说】开头写“书中泪”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个过渡句,为下文写“生活泪”作铺垫。
2、在“生活泪”几节里,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体悟到人生的境界。因此有人说,作品的最后作者选取了流泪观音的故事和信徒为耶稣流泪的故事,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呢?
【解说】如果“生活泪”主要着眼于人间亲情,那么“感恩泪”和“慈悲泪”则着眼于人生境界,使文意由前文的“一己之泪”升华为“人类之泪”。
这些泪可以分为小我的泪和大我的泪两种;眼泪由实转虚,境界由低到高,也反映了作者对“眼泪”认识的逐步提高。
3、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解说】这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体验,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取名为《泪珠与珍珠》的一个原因。
4、 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可否把文题改为“泪珠”或“珍珠与泪珠”?如果不可以,那么“泪珠和珍珠”到底是什么关系?
【解说】本文以泪珠为物线,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为思想红线,这种“彩线窜珠”的结构使全文“散得开、收得拢”。本文除了思乡怀人之外,还蕴含着老人忧患和痛苦可以转化为人生财富的人生哲理。
标题中的“泪珠”和“珍珠”的关系应当是比喻关系:那种饱和着人生体悟的纯真而博大的泪珠才是晶莹剔透的珍珠。琦君正是以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