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20字。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1)对事物进行比喻: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 拟人: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3 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 对偶:使文章节奏刚强,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传颂记忆。
5 排比:
(1)排比说理: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使文章音节铿锵,语势得到增强。
(3)叙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6 反问: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再说理文中能强调论点。
7 设问: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强调某某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有气势。
8 反问:增强某些语气(反诘、诘责或质问),强调某某观点,突出某某情感,使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9 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10引用:
(1)说明文:突出说明某某事物的某某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神话传说,则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议论文:有力的论证某某观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
(3)记叙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或渲染某某情境,或增强某某的趣味性,或准确表达作者当时某某的心情。
修辞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C、他象要发火了。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2、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3、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4、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去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