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欣赏与写作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9 21:24: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500字,本资料可操作性强,适合初学者学习交流。。
对联的欣赏与写作
                           诏安四中        古申田
   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又称楹联,楹贴,门贴,对子,它的特点是上下两联的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对;音节分明而清晰;声调匀称而对称;韵律和谐而优美,读之朗朗上口,赏心悦目。因而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这一文体的形成,与汉字特点有关。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有阴,阳,上,去四声;在不同的词,句中,读音又有变化,有一字一音,一字多音,一音一义,一音多义 ,这是内在的特点。汉字的写法称“书法”,无论真,草,隶,篆,行以及后起的艺术字,都有其“法”。书写对联只要循之以法,不仅清清楚楚,而且能够做到或方方正正而争妍,或疏密相同以取媚,这是外在的特点。内容和形式合二为一,寓教于乐,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这是对联的特色。而其他语系的拼音文字,则很难造成字形,字义,字音都两两相对的词,也很难造成字形,字义,字音都两两相对称的句子。所以,对联是中国文字特有的文体。
  目前流行的对联形式,在宋代就定型了。它历千年之久而不衰,有很强的生命力。那么,对联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成的呢?
  据文献资料查考,对联的前身与桃树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祖先,在当时条件下,由于科学知识的限制,以为“鬼”是怕桃的,桃埒,桃弧,桃弓,桃人等可以除凶邪,御不祥,故“立大桃人于门户”。这在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左传》,《山海经》等书早有记载,其中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讲述得最为详尽:“上古之人,有神茶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无道理,妄为人祸,荼与郁垒,缚以卢索,执以食虎。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夫桃人非荼,郁垒也,画虎非食之鬼也,刻画效象,冀以御凶。”
  饰桃人御凶,汉代已作为制度。正史还详细记载了制作的尺寸,规格,颜色。但上时间在仲夏。《晋书》则写明在“岁旦”,至于“桃符”,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南朝,梁宗禀《荆楚岁时记》。此书记载道:“梁有天下。。。。。。。帖画鸡户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五代时,又于桃符上题联语,谓之题桃符,此联语用于春日,故谓春联。
  最早的春联,开始于后蜀之孟昶,但只在宫廷里应用。至宋代,民间虽已用春联,仍未普及,各行其是,或写春联,或画门神,或写神荼,郁垒等。不过,宋代除春联外,已出现对答及赠联等形式。王安石诗:“总把新桃换旧符。”东坡诗:“退闲拟学旧桃符。”即指桃符及题在上面的联语。
  据《宋史。世家二。西蜀孟氏》记载:“初,昶在蜀。。。。。。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上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春联。
  此后,宋人著作中就常有以“桃符”代替春联的了。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瞻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埔中。”挽联之风遂始于此。
  宋孙奕《示儿编》:黄耕瘐夫人三月十四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即始于此。宋代大文豪措意于对联,促进了对联的形成与盛行,范仲淹,寇准等均有对联流传于世。朱熹之作尤多,有自书联,赠人联,读书处联,府,县明伦堂联。。。。。。
  春联作为制度,开始于明初,是以“圣旨”固定下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赐给大臣对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