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如何让考场作文富有深意
——再谈立意
周京昱
对考场作文立意的高级要求,除了“新颖”之外,还有“深刻”。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价值。故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
如何让考场作文告别低幼而寓有深意呢?在此,提供五种思维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炼意方面对考生们有所启示。
一、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元人陈绎曾在《文说》中引古人的话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意思是说,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片段示例一]
(2006年高考全国乙卷以“阅读率调查”为材料)
《读书是一种味道》
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不亦乐乎?!
书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捧一本书,就好像确确实实地捧了一个世界,没有电脑中的虚拟,它让我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不仅如此,读书更是一种味道。读《红楼梦》,读一个古代家族最真切的记录, 当泪水顺着脸庞一粒一粒地滚下,汇着一缕缕心灵的悸动流进心田时,你知道,那是一种咸咸的辛酸的味道,勿用唇舌,心灵自会告诉你它最真实的感受。而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当战鼓紧响的壮怀和一代英豪战前洒血的壮举在眼前呈现,品一品,那定是一种悲壮的、苍凉的味道。
当书页飘拂如岁月流逝之时,才知道:品书,犹品人生,品生命。没有网络中的恍惚迷失,没有屏闪前的悸动不安,在这样一种心灵的品味中,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让我们在闲暇的时候,捧起尘封多日的书,打开尘封多年的心灵日记,重新经历一次心灵的涤荡,内心的净化,再一次感受岁月、生命与我们自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