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作文训练不能“以赛代练”
——“三模”作文阅卷感言之三
(一)
“以赛代练”是体育上的一个概念,常有贬义,用于批评某些体育团队和运动员教练,忽视常规的基础训练和动作要领的雕琢、打磨,而频繁参赛的一种行为。实际上,“赛”和“练”各有其作用,“训练型的比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赛代练”,或者“赛”多“练”少,肯定是不合适的。即使如刘翔,我们也经常看到他“放弃节假闭门苦练”的新闻。
教育也是如此。没有考试肯定是不行的,而以考试代替作业,甚至代替学习肯定更是不行。随着月考制度的流行,我们教育上的“以赛代练”现象非常突出。这里仅以作文教学为例。
过去,我们常规的要求是: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小作文类训练若干。大作文一般要求当堂完成,全批全改。学生限时完成,教师批阅既要有错别字、语病的修改,又要有眉批、旁批、夹注、尾批,修改意见等。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学生阅过批语后写后记,或修改文章,重新誊抄。这些还只是基本要求。有些严谨的老师还会耳提面命,反复操练,同时将优秀作文张贴于班级墙报或推荐发表。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刻,学生每次训练也是获益良多。写的好的很有成就感,写的不理想的也明白了差距和前进方向。这种训练就很实在。
“三模”阅卷后,大家普遍认识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换句话说,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家想想,以每学期月考3次为算,加上期中、期末考试,有的还有期初考,就有六次了,当然就有六次写作。如果以每学期不少于8篇计算,再写两篇就可以了。但是,考场作文能代替日常作文训练吗?老师们可能会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是的,所以,这里提出来,不是要埋怨谁,而是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以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认为:考场作文是不能代替日常作文训练的。
首先,学生作文的心态不同。考试作文,时间有限,只好不打草稿,没有修改;分数重要,只好写出媚俗的“应试作文”。久而久之,全成了“一气呵成”的“天才”,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花里胡哨,徒有其表”。而拿到试卷,因只有分数,便也不以为意,束之高阁了。即使有个别较真的同学关注分数的根据,老师们往往也以考场作文因素多多而搪塞过去。学生便在“泪光婆娑”中得出“作文不可理喻”的结论。
其次,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如上所述,写作教学一般的流程是:命题——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