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60个字。
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应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陈洁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概念要求教师和学生把语文教材和社会现实生活当作“资源”来探究和开发,在探究开发的过程中达到教育他人和开启自己智慧的目的,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提升自己的人生目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看作“复合型矿产资源”,师生要对它进行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开掘和探究,才能达到开启学生智慧,提升课程资源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复合性和多向性探究,以此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应
当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改造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八年级(上)第八课是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许多语文老师都是秉承教参的观点来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课文的主旨也都一样:由于经济的贫困,父亲毕其一生的精力,劳苦一辈子,终于造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是好强的、勤劳的、有毅力的,作者是满怀辛酸来写的。然而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和同学们是这样走进这堂课的:
像平常一样,我仅带着语文教科书走进教室,和同学们坐在一起:“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一下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看看李森祥通过这篇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今天研究这篇小说有什么价值?方法嘛,和以前一样,先吃自助餐(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教室里,除了翻书声和写字声,大家都在专心地研读,我也一样。大家的方法都一样,在研读的同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二十分钟后,教室里静默的气氛被打断,大家开始活跃起来,小声地相互交流观点。这时,我请大家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许多学生自己也归纳出了和教参上差不多的观点。但也有的同学说,他最大的收获是“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