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60字。
11为少年轻唱
教学目标:
1、借助圈划来品读、交流,体会文中心理活动、环境渲染和对比手法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感悟体验少年们的那份纯洁以及心灵的期盼和隐秘。
2、了解小标题给文章带来的诗意美和含蓄美。
说明:
对于预备年级的“小大人”来说,这里的两篇美文很能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在读后露出会心的微笑。但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来看,或许部分学生还是停留于了解文章情节的层面上,而一些文字魅力和表现手法的精妙则需要通过教师的点拨才能真正读懂。所以,在教学时,宜从调动学生相关情感体验入手,以圈划相关语句为方式,由浅入深,细细品读,无需强求专门概念,学生能结合文章来体会心理活动、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即可。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说明: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细细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感悟体验少年们的那份纯洁以及心灵的期盼和隐秘。
2、 体会文中环境渲染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渲染气氛时的作用。
说明:
文中少年们的那份细腻之心,是能够引起同龄学生共鸣的,但要用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这就必须得沉浸到文本中去,在教师的点拨下,圈划出心理活动、环境渲染和对比手法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的感悟体验才是能力的培养,忌脱离文本的空洞词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诵读:
“十二年前的一天,在一条长廊尽头的玻璃门里边,医生和护士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门外面,爸爸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渴望……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伴随着一阵阵的阵痛和呻吟,在妈妈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时候一声婴儿的啼哭穿过门缝,充满了整个长廊,一个小生命来到了人世,这个婴儿就是今天的我啊!伴随着我的成长,父母感到欣慰,我上初中了,学的东西更多了,那一身标准的校服下面,是一个标准的时间表,上课—做作业—复习—考试—补课—兴趣考级——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和父母的话却越来越少,人家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而我们的烦恼和心事又有谁知呢?”
提问:你们有什么心事想倾诉吗?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并且能借此机会倾诉自己的点滴心事。
这里借用了2006年上海中学生成人仪式中的一段文字内容,旨在让学生调动成长过程的相关情感体验,从而为下文的教学营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