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80个字。
2006年安徽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宣城市分析与评价报告
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组
执笔人:杨和平
2006年是宣城市进行课改实验的第二年,相对05年,课改试验区增加了两个,参与课改实验的毕业生数达到人,超过了非课改实验区。此次学业考试平均成绩为 分,最高分为 ,及格率为 %,优秀率为 %,标准差为 ,区分度为 ,难度系数为 (05年为0.713)。现将试卷评价与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的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6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年级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和国家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具体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性特点。毕业学业考试,既要全面真实地考查九年级毕业生语文学习所达到的程度,为高中学校评价学生和择优录取提供客观、公正、有效的依据,同时又要考虑到我省是个农业大省的实际,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在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上,做到面向全体,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保证试题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科学、合理。
2、初中语文学习的阶段特点。初中语文学习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体现在毕业学业考试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感形成,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水平。同时,注意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程度等。
3、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特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考查注意学生已有水平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潜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程度、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4、语文学业毕业考试的导向特点。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建立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试题分析与评价
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且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们先用“细目表”的方式来统计一下06年课改试验区的试题分布情况,并与05年试题做一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