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个字。
河南省2006年中招语文试卷百人抽样失误原因分析
淮滨县教研室 刘淮玉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人均14.56分,得分率76%)
第1题: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3分,人均2.14分)
(1)审题不清,要求续写,却直接照抄;
(2)仿写句子不能使语意、结构保持连贯;
(3)卷面不够干净,个别字体较潦草。
第2题: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人均1.8分)
得分较高,失分为基本功不够扎实。
第3题: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共3分,人均2.34分)
不能凭借语感推断出词语的不搭配及上下句意思是否连贯。
第4题:古诗文默写。(共8分,人均5.96分)
(1)默写出现错别字(音近、形近字)较多,重点语句记忆不牢固;
(2)对名句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尤其是杜甫的名句和李煜的名句出错较多;
(3)书写潦草、模糊、不规范也造成失分。
第5题:仿照下面的例子,对“采”字作解说。(3分,人均2.12分)
作为新题型,失分较多。原因为:
(1)对提示的题干例子没有认真观察,导致做题不符合要求;
(2)观察图形字体不到位,“采”为上下的结构,多误以为左右结构,也可能与缺乏相关的汉字知识有关;
(3)对“采”释义不够准确,有个别词不达意或答成引申义的(要求本义);
(4)组词时不细心,忘记带上“采”字。
以上“积累与运用部分”试题不算太难,但得分率并不高,因此加强基本字、词及古诗文重点语句的积累运用非常重要。常规教学与备考复习时要夯实“双基”,尤其是背诵默写理解运用一定要落实到位。还要训练学生审题时一定要细心,养成良好的书写和做题习惯,尤其对新题型一定要认真观察,用好示例,注意语言表述,以尽量避免十分可惜的失分。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人均7.12分,得分率71%)
第6题: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格林童话》),均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具体分析。(4分,人均2.42分)
审不清题,没有注意“任选一个特点”,有答两个特点三个特点的,更多的是选取其中一部名著作内容介绍,或总体概括或人物介绍或情节说明,答非所问。
第7题: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3分,人均2.36分)
第一问要求说明图表存在的“原因、人数、所占比例”的现象,学生答题出现颠倒错乱、表述不清的较多。第二问分析原因,大多数学生能贴近事实作客观分析。总体感觉不少学生用不好例子,语言表述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