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潘金莲与王熙凤形象之比较
改编、整理:刘纯文
一个豪门贵妇,一个市井贱妾,两个出身悬殊极大的女性,却又同样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心辣手狠,终生不停地追逐与命运搏斗着,最后同样归于毁灭──王熙凤和潘金莲,《红楼梦》与《金瓶梅》两部小说用工笔重彩予以刻画描绘读后给读者留下极深印象的人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一对出身教养相差极大而性格命运又极为相似的女性,她们以自己争逐的历史与毁灭的悲剧,给读者留下了一片叹息。
让我们就两个要强的女人来进行一番比较吧。
地位和教养不啻天壤
出身。王熙凤出身豪门,为都统制县伯之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她自诩为“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叔叔王子腾做过京营节度使,九省都检典,后来还入阁拜相,出嫁之后,做了国公府琏二爷的夫人,她的娘家和婆家,都属于典型的豪门世族。潘金莲,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父亲死后,无以度日,被其母卖到王招宣府里学习弹唱,王招宣死后又将她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卖给张大户家做丫头并被张大户“收用”,因为大妇不容,张大户赌气倒贴妆奁,嫁与武大郎为妾,实际上是张大户的外室。武大郎又矮又丑,金莲不满,一块肥肉掉在狗嘴里,她先属意于小叔子武松,遭到拒绝后被西门庆勾搭上,合谋害死武大,成为西门庆的第五房小妾。
地位。凤姐在贾家不光是国公府名正言顺的少奶奶,而且还受老太太和二太太的委托,主持着家政。偌大的荣公府,银钱进出,用人行政,都归她管理。她一天到晚有许多执事媳妇围绕她,向她回报请示问题。对贾府的一般仆人,她操生杀予夺的大权,她一句话,可以将一个仆人“拉到角门外,打四十板子,永不许进二门”,不像吴月娘,春梅那样无礼都无可奈何。她一天到晚受着各式各样人物的趋奉,她的对立面都十分怕她,赵姨娘们自不待说,连郝大老爷的夫人她的亲婆婆对她都十分嫉妒。
潘金莲先是与人为奴,后来虽然嫁了个阔官人,但名分不过是小妾。西门家的妾,虽然其相对地位比贾府的姨娘为高,不具名义上的奴的身份,但她实际上仍然十分低贱,并未摆脱奴的地位。她在丈夫眼里纯系玩物,与“粉头”无异,与正室的关系,又似姐妹,又似主奴,所以西门庆死后吴月娘可以不容置疑地将她交媒发卖。她又不像李瓶儿、孟玉楼似的有钱,她打头面、要皮袄都要靠丈夫高兴时赏赐,她母亲来走亲戚连付轿钱都很困难,吃水果还是玉萧从上房里“拿”来。她的荣辱得失,全依赖于西门庆一时的喜怒。
教养。王熙凤有时嘴里有村俗的语言,在贾母跟前的言谈亦有放纵之处,对此,贾母曾有过中肯的评论,说那是大礼不走儿,日常居家娘儿们说笑应活泼一些,“原该这样”的。贵族世家把“礼”看成是“性命脸面”,极重视孩子的教养,公子小姐都配备专职的教引嬷嬷,一般仆妇丫鬟对年轻的主子的言谈举止都有规劝导引的责任,作为媳妇,怎样处理和太婆婆、婆婆、妯娌、小姑、小叔的关系,凤姐很懂得“行礼如仪”。比如贾母的家宴总是要由她和李纨布让;王夫人变了脸,她马上跪下说话;搜检大观园探春发脾气,她要亲自给其理衣服以安抚;对穷亲戚刘姥姥,她要似站非站地迎接;婆子得罪尤氏,她立刻命人捆起来交尤氏发落,如此等等。
在贾府决不会发生像西门庆家中那样颠三倒四的现象,西门大姐同大丫鬟按同一标准做衣服,待姑爷像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