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25 15:17: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90字。
2006年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
  纵观2006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古诗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一、关注题目,揣摩题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考查了周密的《夜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鉴赏时,可抓住题目展开丰富联想。在这里“夜”指夜里,“归”就是回家。联系起来就可知道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的是主人公深夜归家的情景。从题目可引发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什么会在深夜里回家,它从哪儿来,有同伴吗,他害怕吗,想了些什么等等。也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在一个凄凉漆黑的夜晚,旅途一定会很艰难,很疲惫,他一定会十分思念家人,如妻儿老小,所以一定会归心似箭。这样一联想,就可使题目具体化,即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下来思考。其实,这正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些具体化的问题,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 
  所以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作品思路。 
     二、了解作者,挖掘内涵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列年高考的诗歌鉴赏中,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而从这些诗人的姓名中(除比较陌生的),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一些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的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就能充分地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来。 
  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考查了陶渊明《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陶渊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中学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诗作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