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1 9:32: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10字。
语文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普及全国。运用课件教学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们欣喜地发现,运用课件教学给语文教学营造了一片新的天空。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活跃了学生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轻松、活泼、自由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得到充分地发展。
然而,与众多新生事物一样,课件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它同样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运用课件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语文教学的宗旨
语文教学的宗旨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我们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加工再创造,而阅读和鉴赏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教师先制作好的,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构思,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把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程式化、模式化,给学生的都是“鱼”,而并没有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课堂也由原来的满堂“人灌”发展到了现在的满堂“电灌”,需要让学生来适应课件的模式,根本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所学到知识也只能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又怎么能够提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局面。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来说,看到这样的局面应该是相当痛心的了。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这是有悖于语文教学宗旨的。
比如讲《荷塘月色》时,不是让学生透过文本去体味“荷塘下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美妙,而是用大量的荷花图片和月亮的图片来应付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境;讲《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一些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讲《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视频录像,看完之后就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等等。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