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写好一篇议论文,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而合理的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有条有理,以便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
二、 走进现场
(一)让学生来重新审视《中国石拱桥》一文的结构,旨在让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认识: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其中往往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反映。
(二)用“首先”、“其次”、“再次”这样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并列,之所以分出“首先”、“其次”、“再次”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和条理的清楚,其次序可以调换;
第二是序次,即按照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首先”、“其次”、“再次”,这种序次是不能随意调换的;
第三是主次,即这种结构安排中包含着作者的价值判断,一般是先主后次,这种次序也是不能随意调换的。
(三)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我们认为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原文安排的顺序更合理一些。
明确:中国石拱桥之所以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客观条件的具备,即建筑材料的具备,如果没有这个必要条件,建筑石拱桥就无从谈起。
次要原因应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国石拱桥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我们认为文章在列举原因时,应由客观而主观,不能为了某种需要,而把主观因素放在第一位,这恰恰就违背了客观规律。
三、给下面五个句子排序
(1)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
(2)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寂寞。
(3)即便是豪放的李白,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寂寞。
(4)寂寞并非鲁迅所独有,古来圣贤皆寂寞
(5)可以说,没有寂寞,李白成不了“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