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多媒体让诗歌教学美起来
江阴市周庄中学 卢忠青
摘要:在多媒体更多地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今天,在诗歌教学中,有其独到的作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强了诗歌教学的艺术性,比之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及符合现代学生的胃口,在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诗歌教学已刻不容缓。本文就多媒体给诗歌教学带来的魅力分情感、音乐和意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相信,多媒体给诗歌教学带来的“三美”定能让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大海上扬帆起航,开辟出一条光明的理想的航道。
关键词:多媒体 诗歌 情感美音乐美 意境美
在多媒体介入语文教学的同时,也为诗歌教学的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随着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内容比重的增加,说明了诗歌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素质和纯洁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是:如何把这些艺术的瑰宝传授给我们的学生,用诗歌的美来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及符合现代学生的胃口,那种一上来就是作者介绍然后是翻译背诵的诗歌教学到底能给我们学生带来多少美感。因此,在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诗歌教学已刻不容缓。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讲到:“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就是著名的新诗格律“三美”论。笔者借助闻一多的“三美”论,也来妄谈一下多媒体运用下诗歌教学的“三美”,即情感美、音乐美、意境美。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多媒体恰似教学艺术殿堂中的一位“魔术师”,可以变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优雅生动的示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的情境中,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效果。
一、 多媒体给诗歌教学带来了情感美。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诗言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感作为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刺激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催生了文学作品。所以说诗歌作品的第一要义应当是它的情感性。而多媒体能能让诗歌的情感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材中提供了感情多样的诗歌作品,如慷慨激越的《沁园春·雪》、《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缠绵凄婉的《乡愁》、《武陵春》,深沉悲愤的《我爱这土地》、《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而同一作品内部作者的情感也是流荡变化的,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显得至关重要。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多媒体给诗歌教学带来的情感体验,那是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这首词本身就是一首歌,上课老师精明地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歌声中,在感受中秋的氛围之中,进入对词的学习,不必老师多费唇舌,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首词,并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感受到中国古文化的魅力。由此我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乐此不疲。《乡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丰富的情感是了解本文的关键。为此我找来了著名配音演员录制的朗读带,并配上悠扬而凄婉的大提琴曲《江河水》,结合flash动画,让学生来聆听,结果在座同学无不为之动容。甚至在听到“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的时候,有学生竟不能自已,哽咽起来,可见多媒体之于诗歌教学的情感美有多大的推动。再如《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