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00字。07届高考诗歌鉴赏
一、诗词鉴赏总起课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06年有很多省份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点诠释
1、鉴赏、评价的意义:鉴赏、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2、鉴赏的范围:(1)内容方面:意象、意境、情感;(2)表现形式方面:①语言(诗眼、炼字; ②表现手法:构思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
3、明确两点:①鉴赏能力是根本。②不管什么题型,都会有一个考查的切入点。如06年浙江卷有两个切入点:一是意象,二是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理解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对一首诗的大致把握,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诗歌的内容,具体指记叙的对象,创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第二 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具体指诗歌的体裁,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
(一)、对诗意的理解。
要懂得“诗家语”。
1、省略。古代诗歌由于语言凝练和格律限制等原因,比古代散文中的省略还要多,理解诗意时候 ,要把这些省略补出来。
2、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关注词性改变
例1、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
例3、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例4、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