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语文冲刺材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6/4 16:34: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000字。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语文冲刺材料
一、语基部分
1、字音
多音字
1.给予       2.蕴藉        3.道观        4.包扎        5.载歌载舞
6.东莞       7.模具        8.征辟        9.埋怨       10.伺机而动
11.亲家     12.翘首       13.莞尔       14.看守       15.安土重迁
16.茶几     17.供给       18.长吁短叹   19.稽首       20.呼天抢地
21.隽永     22.勾当       23.供销       24.拘泥       25.迫击炮
26.伺候
不读声旁的形声字
1.付梓       2.轻佻        3.垂涎       4.脚踝        5.瞠目结舌
6.炽热       7.悲怆        8.笃信       9.皈依       10.拈轻怕重
11.浣衣     12.酵母       13.联袂      14.唾手       15.溘然长逝
16.酗酒     17.渣滓       18.沸腾      19.聒噪       20.锲而不舍
21.迸发     22.不啻       23.感喟      24.藤蔓       25.饿殍遍野
26.浸渍     27.恪守       28.混淆      29.狡黠       30.风驰电掣
31.忏悔     32.狙击       33.造诣      34.绮丽       35.祈祷
36.自诩     37.抨击       38.谙熟
大众易读错字
汲取     粗犷     骸骨     嫉妒     惊魂甫定
脊梁     矩形     氛围     吮吸     徇私
筵席     佳肴     恸哭     洞穴     札记
压轴     煊赫     烜赫     束缚     游弋
号召     癖好     朔日     刹那     霎时
剽窃     驾驭     脂肪     纨绔     大腕
肖像     训诂     饲料     特殊     偌大
叱咤     造诣
2、词语
词语使用不仅要看语义是否正确还要看用法正确与否。
正确理解词意  
1)注意词义上个体与集体的差别。如: “莘莘学子” “生灵涂炭”  
2)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
①要注意成语本身修饰范围的限制。如:水落石出、改弦更张 、相濡以沫、倚马可待 、虚与委蛇、有条不紊  
②要注意成语的角度。如:参差不齐、狗尾续貂 
③要注意成语的运用对象。
Ⅰ注意谦辞、敬辞的正确运用。如:抛砖引玉 鼎力相助
Ⅱ注意运用对象的性别、关系、年龄限制。如:青梅竹马、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秦晋之好、豆蔻年华、起死回生  
3)词义的轻重。如:粗茶淡饭  高山仰止  
4)注意成语的不常用义。如:想入非非   灯红酒绿 
5)切勿望文生义。如:不刊之论  文不加点  不足为训   不以为然  危言危行  河东狮吼  洛阳纸贵
二、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如:处心积虑  上行下效    翻云覆雨
三、注意成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求全责备” 运用对象是别人,且不能带宾语 ;“燃眉之急” 与“迫在眉睫” 
四、注意语义重复现象。 人民生灵涂炭      我的居室蓬荜生辉  
五、注意成语前后的矛盾。七手八脚  忍痛割爱   过眼烟云


3、病句识别的要点 
  历年高考的试题,对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其中涉及语序、搭配、成分、结构等语法问题的较多,其次是语意及逻辑问题。识别和修改病句,特别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例如:
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 
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诸”即“之于”,与 “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过分”等。例如: 
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例如:
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例如:
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五)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例如:
 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 ,把意思表达反了。) 
④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错,意思说反了。) 
(六)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例如:
①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而“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个并列短语中,“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动宾短语。)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③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④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出在并列短语中的限制不当的错误,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⑤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⑥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这是分句间的并列,需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知识”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七)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例如:
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八)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例如:
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