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三注意”
作者: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谭术良 时间:2005/11/28 21:32: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23
一、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高考复习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单从语文科来看,每次高考都有不少语文科平时成绩高的学生得分不理想,而高分获得者多是其他学科较好、语文中上水平的学生。究其原因,单科突出的学生往往对该科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特别希望考出高分来弥补其他科的不足,而当他们面对考卷的时候,总会碰到较难或较生疏的题目,此时最易陷入急躁、失落、焦虑的情绪中,导致考试紧张,全盘皆输。也有一些学生想在作文中得高分,挖空心思,过于追求形式美或者思想深刻,文章写得华而不实或晦涩难懂,甚至一不小心偏离要求。此外,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初进考场,凝重的气氛、陌生的人群、严肃的监考员等外界因素加上内心的期望形成巨大压力,也会让考生思维僵化,手忙脚乱,冲刺发挥不出水平。一言以蔽之:缺乏良好的考试心态。因此,高考复习中调整学生的心态便极其重要。。
1、冲刺复习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进入最后冲刺复习就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不要自卑害怕,不管过去的语文基础如何,要坚信自己通过系统的高考复习,语文能力一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树立了必胜的信念,复习中才有动力。
2、冲刺复习前要有“语文复习不容易”的心理准备。语文复习头绪多、见效慢,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好渐进落实的心理准备。
3、冲刺复习时要作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语文复习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知识点多、复习进度慢、成绩提高不明显。因此,要及时引导学生作好复习中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的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4、可适时请心理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特别是最后两个月的冲刺复习阶段,大多数学生就会有高考前的“高原现象”,学生心理压力大,请心理教师进行一些以下疏导是很必要的。
二、引导学生重视各大题的重点倾向和时间分配
分析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不难看出,诗歌鉴赏、文言翻译的主观题比选择题用时多得多,且题目完成难度增大:考生不能从选项中获取信息,不能通过选项中的同一、矛盾等关系判断正误;既要充分理解材料,又要组织语言恰当作答,花费的时间肯定多于做三四个选择题。思维量增大、文字表述增多是语文高考改革的最大特点,与之相伴的就是用时增多,因此,冲刺复习中合理分配时间尤为重要。一般地,最后阶段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上,冲刺到位了,学生成绩会有明显长进。
冲刺复习阶段基础题复习约用两周时间,针对专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能力题约用四周时间,既要集中复习,又要分散复习,把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常抓不懈的复习内容。
今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结构调整后,第一大题由5个单项选择题组成,题型稳定,冲刺复习时要重视对第一大题的专项训练量,让学生在大量的专项训练中掌握解题的基本套路,鼓励学生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应大胆作答,5个小题一般用10分钟左右。
第二大题为选择题形式的现代社会科技文段阅读,文段千变万化,但命题模式特别是设置误区的套路很少变化。要引导学生在训练中熟知命题者的套路,尽量减少答题时间。此大题应在10~14分钟内完成。
第三大题文言阅读,材料多为短小的传记,记述的是所传之人的为官、为学、为人、事君、侍亲、待人接物之道,考生应首先较细致地读内容筛选题,以作为理解文段的参考,对主人公的经历心中有数。解答时可先扫读前两个题,大致清楚要考查哪些词句;然后阅读文段,解答问题,可以加快速度,减少失误。此大题练习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能力性题目冲刺复习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四大题的默写为识记层次题,用时最多两分钟,即使有一两句写不出,也不可因小失大。翻译题应首先把握住原文中的考查点: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然后采用直译,直译不通则适当意译。诗歌鉴赏题主要靠平时积累,复习中要重视与教材中的诗词结合,按类型指导学生分析作品,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解题时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作品,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联想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平时练习时,第四大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向来是语文高考的难点。解答此大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读材料,对材料进行自己的分析归纳,再看题做题;另一种是先通读题目,再读文段。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不易受到题目的误导,但用时较多;后者解题较快,但易被题干中的陷阱误导。复习时要把两种方式介绍给学生,采用何种方式,应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在平时训练中摸索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有时凭自己的感觉快速作答,考虑过多过深反而易出错。此题练习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
第六大题为语言运用题,包括扩写、压缩、仿写、改错等类型,平时要多加练习,特别是仿写、扩写,天天练或者每周两练。教师要精选话题,按“有文采、有哲理、能思辨看问题”的顺序坚持练习。在考场上关键是要审清题干,避免偏差。此大题练习时每份应控时在10分钟左右。
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一个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根据近年来作文的评判标准和笔者的教学经验,高考复习作文训练的导向很重要。大致来说,既要重视内容,也要重视形式。
首先要在战略上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近年来各地出版的高考优秀作文选对考生有一定的误导。这些选集多喜欢选考场作文中的特例和异类,或构思奇巧,或内涵深刻,或语言华美,确实让人称道,但毕竟只有少数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而且未必每次都能写成功,多数人在几十分钟内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就不错了。有的考生不明白这一点,作文时总喜欢别出心裁,刻意求新、求异、求深刻、求华美,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其实佳作往往伴随争议,从得分上说风险也不小:有的评卷员欣赏形式创新,有的评卷员看重内容充实。所以刻意追求高分,不顾自己实际水平的做法是不好的。题目适合自己,平时考虑过这个问题,可以在形式上多考虑;平时没什么思想准备,还是平平实实地写一篇“四平八稳”之作为好。
其次,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化用成功之作的主题、技法得到高分,就盲目背范文,大量“引用”,生搬硬套,弄得文不对题或者让人觉得是在抄袭,结果可想而知。其实成功作品的主题技巧是可以模仿的,但首先要对题,别人的好句也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增色,但要注明作者,不要“据为己有”。因此,平时作文一定要求学生必须用5~10分钟审题、构思,养成审题构思的习惯。构思不必非要写出提纲,更不必打草稿,可以把脑海中闪现的佳句、好词择要记下来,稍加排列,就成了一篇文章的骨架。动笔写时既要意到笔随,又要时时关注——行文不能中途偏题,结束再强行扣题。
第三,作文练习时要严格“行文规范”。主要包括卷面、字迹,标点位置,行文格式。养成良好的行文习惯,写出的作文让人赏心悦目,愿看、想看。
第四,今年重庆市作文极有可能写命题作文,冲刺复习时每周引导学生写一个命题作文。作文时注意:作文题目已定,不能自我作主另命一个作文题目;写作时,还是把命题作文当作话题作文的样式写,即围绕题目开口子确定一个中心,再围绕这个中心去写作。
另外,平时要多做定时作文,整个作文用时不超过一小时。
总之,综合练习是高考冲刺复习中重要环节,包括选择题专项练习、语文能力专项练习和综合冲刺训练。在进行专项综合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熟悉复习中掌握的解题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技能;在综合冲刺练习时,要引导学生重视时间分配,形成调控全局的解题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训练中的错误习题和低分现象
在复习中进行大量训练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我们引导学生每次训练后认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训练中出现的错误题目和低分现象。
1、让学生知道,在训练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面对错误,我们要及时总结,找出错误类型及错误原因。
2、出现错误后,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这些错误,更要学生把错误类型归类记录,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3、在训练中,学生出现了低分现象,教师绝不能武断呵斥,要帮助学生分析低分原因:是思维不全面,还是“大意失荆州”;是基础较差,还是解题太浮躁……引导学生找到原因后,或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或指点学习方法、落实学习过程……
语文高考复习是一个长期说不完的话题,在后期复习中,教师要作一个有心人,敢于总结、乐于总结、善于总结,让我们的语文高考复习省时效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