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6/23 15:29: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40字。
苏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出卷人:曹金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中间四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最后两句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6.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开头两句叙事,三、四两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2.体会“坼”、“浮”的作用
这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4.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5.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