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诗歌鉴赏试题的整体备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28 18:13: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36
1、明确《考试说明》的要求,重新挖掘教材。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张伟明先生对此的解释是“初步鉴赏指对以上几个方面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这为备考确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典型的例子。通过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的深刻掌握,就能较好地形成基本的鉴赏能力。
因此,复习必须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背诵一定量的诗歌。
2、强化知识储备,注重方法上的总结
“弱水三千,我只取其一瓢”,并力求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它既是对命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保证,也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基本能力的有效考查。
诗歌鉴赏是建立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基础上的发展了的阅读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已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欠缺的只是知识的系统和思考上的全面深入。
复习就是将知识集中储备、不断丰富,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剖析寻找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效率。
3、重点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外化,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
能够用合理、规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是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复习方法
诗歌鉴赏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扎实基础与提高能力并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好文字关(理解文字)。
复习初期,不少学生对全诗的内容或不知所云或一知半解,主要是由于对其中个别文字含义的不理解。虽然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炼性、跳跃性和虚实结合性,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内容上仍然可以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去解决,例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式等,这些内容也都是高考的知识要点。复习中可以此为突破口,注意归纳分析就可以了。
2、 依托教材,理解分析诗歌的表达方法和主要艺术手段。
高考试题是教材的延伸,认真用好教材,非常有助于搞好复习。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为例,其古代诗歌单元基本涵盖了常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在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要选择最突出的表达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如《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语言,《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丰富想象,《越中览古》的对比反衬,《登高》的情景交融等,为下一步的延伸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3、 丰富解题所需的知识积累
好的答卷是与平时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知识背景分不开的。这些要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加以归纳整理。
例如典故在诗词中经常出现,而在基础知识的成语部分复习中,就要有意识地将那些含有典故的成语记住。在诗歌的体裁方面,除了掌握诗歌中常见文体(主要是律诗、绝句和词)的基本特点外,还要学会用固定的套路去推断文意。如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的组合能够点明全诗的主要内容,颔联和颈联在用典上是对应一致的。
4、 严格训练,过好语言表达关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因此,每堂课、每个训练题都要将锻炼提高表达能力落实到位。应当做好以下三点。
1)求实(具体)
无论是引用原文语句,还是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都要有据可依,不能以空对空。不要写自己弄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术语,要用自己的理解将答案实实在在地表述出来。比如:本诗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你就应当在分析中指出诗中是借助何物,言的何志以及怎样个言法。
2)求准
“ 准”就是一定要满足题干要求,不能有内容要点的遗漏和偏差。再有就是按照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的原则,做到表达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求顺
“顺”就是通畅,要文句通顺,语序合理,用词简洁,书写清楚、正确。
5、 充分利用练习的答案
使用从答案推导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反推求解法”,以此来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复习效果的优化
1、 复习效果体现在复习中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上。做什么题、做多少题,要心中有数。
2、 复习中要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区分度,并随着复习的深入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在做题数量增加的同时,做题质量也有逐步的提高,使自己有成就感,这对保持积极良好的备考心态是非常有益的。
3、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复习方式,处理好课上和课下、课内课外的关系;要本着“精要、好懂”的原则,处理好听、练、测、复习的关系。
如果能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用一点,那么做题质量是肯定可以提高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