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部分,约6450字。
宜昌五中2007年春季第二次摸底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卷面分数:120分 考试时限:150分钟)
第一部分 书写 6分
一、请将下面这段话工整地抄写在方格里,并请注意整份卷面的整洁。(3分)
我的四季在这里:冬的积蓄是白,春的生命是绿,夏的气息是红,秋的告白是金。
二、填空:(3分)
常见的书法字体有 、隶、楷、行、 ,我们中学生提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 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第二部分 阅读 54分
一、借助工具书读懂下列文言短文,然后答题。(11分)
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①)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⑤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解]①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弟并称“公安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②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夜。③勒:抑制。④石篑(kuì):一个人的号。⑤夕舂(chōng夕阳)
1、请解释文章第一段中两个加点的“盛”字的意思:(2分)
A、西湖最盛: B、春雪甚盛:
2、请翻译文章最后一句话: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2分)
3、请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境,从月下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中任选一个,想象描写出其美景,50字左右(3分)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西湖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2分)
5、请再写出一个描写西湖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2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然后答题。(13分)
夏天的声音
知了是夏日的一道风景,天气越是热,它就叫得越响,虽然它总是隐伏在大大小小树的枝头,但那声不绝耳的鸣叫却时刻提醒人们它的存在,知了的声音就是夏天的声音,因为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夏天的感觉。
知了的学名叫蝉,据考证全世界有3000来种,而仅我们国家就有100余种,在北方我们最常见的是蚱蝉,在南方则是一种俗称为红娘子的红蝉最多。知了生活在植物上,依靠刺吸汁液来维持生命。知了的一生虽然说都是在高高的树上度过,但它生命的起始却是发生在地上。知了是由若虫蜕变来的,成熟的若虫常常在夜里从土层中钻出来,沿着树干一步步地往上爬,在行进的途中蜕去外表的皮,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知了。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知了都会叫,只有雄性的知了才能发音,雌性知了的声音世界是寂静无声的。
知了只属于夏天,它与酷热同在。骄阳似火的正午,不但所有的人们都被咄咄逼人的暑气折磨得筋疲力尽,而且所有绿色植物的叶子也都让太阳晒得蔫蔫的,这时大地上的一切活动似乎都进入了热休克的状态,听不到任何其他的什么声音,只有情绪高涨的知了,精神百倍地扯开嗓子没完没了地猛叫,把个空间搅得失去安宁。知了的一生可算是短暂的,一年之中仅仅几个月的光景,当秋风送爽的时候,知了的生命却也就走到了尽头。不过,知了的生命里程虽然不长,但它始终高高在上,引吭高歌,却也是领略了风光,出尽了风头啊!
知了向光,它在黑暗中的方向性和定位比较差。当夜幕降临后,在树木多的地方燃起一堆篝火,并用力去晃动周围的树,很快就会有一些知了奋不顾身地噼里啪啦从树上飞到火堆里,当火燃烧的时间长一些,甚至还有离得稍远一些树上的知了也赶来自投罗网。还有些顽皮的孩子利用知了的这一生理特性玩恶作剧,他们把知了的眼睛掐瞎,然后再把知了抛向天空,这时知了就会一股脑地向着太阳直直地飞去。
孩子们都喜欢逮知了玩,并且有各种各样抓知了的方法,比如用胶一类的东西附在竿子头上去粘知了,用纱布做的网去套知了,还有用马尾丝去缠知了等等,真可谓绞尽脑汁。不过,在过去的年代里,也许是缺乏营养,也许是缺乏肉一类的食品,当把那些逮住的知了都放在火里烧熟,美美地吃上一顿,付出的所有辛苦似乎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从科学的角度说,实际上若虫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美味,在夏季的夜晚,经常会有许多人打着电筒徘徊在大树下、林子边,细细地寻找出土的若虫,以图为自己的餐桌增添佳肴。
年复一年,斗转星移,今天的知了已不是往日的那个,可它的叫声依旧洪亮,不由得唤起你昨天的记忆,你怀念过去的日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