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阅读与文言文教学——从《工之侨献琴》的教学谈文言文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8/24 10:18:0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整体阅读与文言文教学
——从《工之侨献琴》的教学谈文言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均对文言文教学有如此同感——文言文教学容易进行,也容易把握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学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诵读困难,记忆困难,而具体运用更困难。《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就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讲座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而我们学习文言文也决不仅仅是记诵几篇典范之作,掌握为数不多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中学生而言,更主要的是能掌握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并能触类旁通,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更多地从古文化遗产中吸取养料。如果我们的学生完全依仗连篇累牍的翻译和密集的注释来进行“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那么,这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应该说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也要逐渐地注视整体,重于意会。正如邓拓所言:“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就是作者的情意与自己的情意在读书过程中“相会”,有真感受,有真领悟,能相通,能共鸣。那么,对于与人们相去甚远的文言文,对于人们只具备一些简单文言知识的初中生来说,该如何去“会意”呢?笔者就《工之侨献琴》这篇浅易文言文来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教法。
  一、字斟句酌,窠臼难脱
  古人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指的是读书不必执著于某一字词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读书应重在领会文章的要旨。文言文的阅读也就要求不落入字斟句酌的窠臼之中,否则会偏于一隅而丢失全局。汉语言文字存在着普遍的一词多义,甚至同一意义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又会相去甚远。只有字词归于句子、句子归于段落、段落归于篇章方能准确把握,反之,如果将某字词的意义生搬硬套,只会曲解文意。
  为什么说阅读文言文之初应避免字斟句酌呢?人的精神意志对于某事物的处理总会不自觉地有所侧重。事物的某一外在表征一旦进入人的意识之中形成表象,该事物的其他外在表征在意识这中便会淡化,就像影视的摄制一样,当焦点定于某一点上(如近景)时,其他物象便会淡化(如远景)。同样,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将注意力集中于某字、某词的来源和注释,便会淡化文章的整体意象。这样,一篇有机的文章便会因为你的注意力的侧重而被分解成一个个无机的组成结构。这文言文的阅读便正如庖丁解牛,要呈现一个整体于印象之中,把握牛身体的各部分联系,避实就虚方能条分理析,如果象庸屠一样,只想着怎样去刀砍斧劈,各个击破,那将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二、整体阅读,逐层深入
  《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关开阅读指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