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原 来 作 文 可 以 更 好
——感受和思考生活
魏传鹏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是学生对生活缺乏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以致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议论空洞,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
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笔者以为: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好”!
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总会有所观察,也会有所感受和思考。如果说观察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受和思考更是写作的重要阶段,生活因感受和思考而美丽,文章因感受和思考而丰富、深刻。所以,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以观察为基础,观之于眼,动之于心,发之于情,感之于悟,是一种纯粹的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想认识微妙细腻的转变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用心感受生活的良好习惯。
用心感受生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观察感受生活
有的同学说我们学习负担重,“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没有什么生活素材。其实,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折射了社会的“七彩阳光”。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地去观察感受生活,你就会收集到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比如当一个同学受到表扬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他的表现:他是昂着头喜笑颜开,还是显得很平静,绷着脸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喜悦,或是低着头红着脸连手都无处可放。记下这些细小的表情、动作、心理,如写入文章中,就能的把场面写得具体、生动。
二、放开五官,敞开心扉来观察感知生活
文章写得具体,生动而又有深度,源于观察感知的细致、具体和深度,这就要用心用五官去观察感知。
首先,要对人、物、事作多层次的反复地观察感知,既全面了解又能抓住特征。比如对雨的观察,不仅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感知,还要看出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如下面的两段雨的描写就写出了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上一层烟雾。
②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前一段是春雨,后一段是夏雨,大家一看就知,因为作者抓住春雨的细和夏雨的急的不同特点。
其次,要融入感情,用心灵去感知。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感情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印象深刻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感受。当你登高远眺时,你会有什么感受?而当年陈子昂单身登上幽州台时,面对苍茫时空,想到前贤和自身胸有远略却不见重用,遂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长叹。如果是王之涣,他可能会劝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杜甫面则会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叹。这些都是前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例子:如起床后照镜子,看看脸上是不是又长痘痘了,又多了条皱纹,这几乎是同学们每天都要做的生活小事,但你有没有去观察过镜子:你给予什么,它回报什么,从不因你讨厌脸上长小痘痘而不向你反映。感受生活,关键是用心去观察,调动内心情感去感受。
一个善于用心感受生活的人,是不会觉得无东西可写的。一个善于思考生活的人,他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浮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