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亲情》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其它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3 12:09: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60字。
《链接亲情》课堂教学设计  (自编课)
通州区第四中学    王建华
教学设想: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仅仅限于认知范畴,应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让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成为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功利化、商品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亲情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而情感家园的丢失必然造成精神的荒芜与堕落,整个社会大气候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生。而且,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使得学生习惯了坦然的索取、享用,却不理解父母,不懂感恩,不懂回报,亲情淡漠,这是学生思想人格上的巨大缺失。据此,我设计了这节课,试图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受到启示,感悟到“亲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用文字诠释亲情等训练形式,加强情感体验,感受浓浓亲情,认识到亲情的宝贵与伟大。并学会用各种方式向父母表达情感,能理性地思考亲情的内涵。从而明白应珍惜亲情,理解父母,并能反省自己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去爱戴、关心父母家人,以正确方式回报父母,弥补人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其次,新课标又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应注重现实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缺陷,使课堂教学富于时代气息。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封闭在狭小的语文课堂上,而应敏锐地去捕捉生活,开发有力的教学资源。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在班内进行了以短信为载体的系列教学活动,先后开展了收集短信,鉴赏短信,仿写短信,创写短信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喜爱、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调动了他们积累、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短信是以文字表达情感的,可以让人把平时不愿说,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转化为文字,把炽热的情感掩藏在文字后面传送出去,于是短信在中国有了生长的沃土。而由短信又引发了一个个故事,其中那些体现亲情的短信故事以真挚的情感诉说了家庭成员间的平凡而动人的风景,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把它当作课堂上的学习素材,拉进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提高阅读兴趣与效率。本节课选择了《母爱》和《用脚趾发短信的人》两篇体现亲情的短信故事,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其中的浓浓亲情。
除此之外,课堂上还引进了多种课程资源,如:歌曲、公益广告、图片等,或创设情景,或引发思考,或渲染气氛。创设一种情境场,以更好地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同时也丰富了语文课堂内容与形式。
整个教学设计,注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分析、口语交流、书面写作等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短信故事,整体感知内容,抓住文中的语言信息品味、分析,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2、通过编辑短信、用修辞手法诠释亲情等训练,培养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多角度地认识、理解亲情,学会理性地思考亲情及其内涵。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并感受体会父母的爱。 
4、认识到应理解、珍惜亲情,懂得关心、回报父母及亲人。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亲情的内涵,懂得珍惜、回报亲情。学会用恰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