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20字。
开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 课 人清流
清流高级中学语文组公开课教案
文 言 文 翻 译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2、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必修一、必修二中文言文复习。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首先看一段英语。(请同学来翻译一下)
He isn’t a student , is he?(他不是一个学生,是吗?) Yes. He is.(不。他是一个学生。)
由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引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达上也有很多差异。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看优化设计练习中的几句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例1: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译文:有粮食的人也吃,没粮食的人也吃。
例2:世祖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
译文:世祖奇怪古弼为什么这么刚直,全都答应了他的奏请。
例3: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译文:我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羞辱别人
例4:(黄庭坚)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译文:(黄庭坚)教授北京国立高等学府的学生,(看到)文彦有广泛的学识,就留下他继续任教。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解释“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出现多、错、漏。(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解释“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没有语病,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一)、字字落实——留、删、换。
1、留:朝代、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5:晋侯、秦伯围郑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王侯、秦国大伯围攻郑国。
课堂练习: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兰亭集序》)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2、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译文:日日夜夜勤劳地工作和休息,孤孤单单,受尽辛苦。
课堂练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便可白公姥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换:文言文中存在许多古汉语中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双音词的词语(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还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活用词语等……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