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0字。中国现代文学七作家专讲文字稿
一、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胡适先生一生领尽风骚,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少年得志,曾获35个博士头衔。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有争议的文人,国共两党都批判过他,他的身世很奇,婚姻更奇。他的夫人江冬秀,是一个粗识文字,比他大一岁的小脚女人,而且这一对"土洋结合"的夫妻竟能白头到老,不能不说是奇缘婚姻!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胡适心有恐惧,他离开北京逃往美国,1957年去台湾,出任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台湾,享年72岁。胡适生前留有遗嘱:1,死后火葬;2,遗留在北京的102箱书籍、手稿、文件,捐赠北京大学;3,存留在纽约寓所的书籍、手稿、文件,捐赠台湾大学。他身后遗留的财物,经过清点,除书籍、文件外,余款仅有135美元,可谓"两袖清风赴黄泉"。蒋介石曾赠挽联一副: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夫人江冬秀,家住旌德县江村,与胡适家上庄相距约20公里路。他们共育两儿一女,相伴44个春秋,他们的人生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呢?早在1904年,即胡适去上海读书的那年春天,便由胡母作主,定下了他们两人的终身大事。后来,胡适到美国留学,婚事一拖十几年。这期间,他两次想偷吃"禁果"都没有得手。第一次,美国大学教授的女儿韦莲丝主动向他求爱,鸿雁传书,花间漫步,月下谈心。第二次,中国留美才女陈衡哲(莎菲)也看中了胡适,从韦莲丝的情网中钻进去"挖墙角",弄得胡适喜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