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个字。
独辟蹊径,探寻美点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横塘中学 严耀忠
提要: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①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语文课堂教学的美点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试图从语言、引导、风格、提问中去探寻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关键词:语言 导 风格 提问 美
引言: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展示语文课堂教学之美,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儿,深入浅出,味儿浓,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和灾难。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灾难”呢?简言之,因为一个具备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而另一个却缺乏语文课堂艺术修养的缘故。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
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去追寻语文课堂
教学中的美。
课堂教学语言之美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①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②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③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