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突破口在哪里

作者:方方  时间:2007/4/28 21:49:0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13
  作为一名教师,什么时候停止了继续教育,什么时候就不懂教育;什么时候停止了培训,什么时候就不能进步;什么时候文章无话可写,什么时候教师也就当到了头。
  先从现象说起,我们平时总说我们语文老师苦、累: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成绩提高不大,或没有提高,不像理科老师那样立竿见影;改作文又特别费力,吃力不讨好,学生作文水平还是涛声依旧。我们语文老师都是十分有良心的,每天早读下班,平时抱着这本语文书和参考书精心地备课,勤奋地改作,而学生又不喜欢上我们课,心中十分无奈。可我们还在痛苦的坚持着,究其原因是担心自己班的语文成绩差,在领导心目中形象不好。
  各位老师请思考:我们期末考试为什么班内总是女生成绩好呢?是女生听话,男生不听话。那么在教学时,我们能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男生的成绩呢?我也一直认为学生考试以及学生成绩,课堂教学只是一个层面,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应该抓课堂以外的课堂背后的成绩分数背后的东西:比如学生喜欢你、学生阅读面广、学生喜欢写作等。难道一学期只有30篇文章教完了,学生语文能力就会提高了吗?考试就会考好了吗?
  其实我们都知道中考只有四种题型,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我们到初三开始复习也来得及,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是要靠积累的,要靠学生自己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实践,单靠一百八十篇的文章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老师只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初一开始培养这三种能力,如文言文我们买一本课外文言文的书,每星期上一篇不就解决了吗?
  老师的担心又开始了,课也来不及上,哪有时间搞那些东西。中考靠课外,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死抱住教课书和教参不放呢?如果不按教参的课时安排,我们能否一星期上三节教材中的课,另两天安排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文活动呢?当然要能提高学生成绩与能力的活动,活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上个学期希望个教研组能开出活动课的原因就缘于此。)
  一学期的课怎么上的完?还是从本次校优质课比赛说起。在本次校优质课评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同一篇《春酒》,三位老师对文本解读的定位不尽相同,一位定位在“酒”,一位定位在“家乡味”,一位定位在“乡愁”,再加上三位老师的个性特长也不尽相同,所以课堂操作流程不同了,问题设计也不同了。虽然有种种不同,但八位老师的课一节课都上完了,按这样的速度计算,我们40节课就可以把整册书教完了。我们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做跟中考有关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文活动。如课后名著欣赏课、阅读课、评点课等。
  有老师也会说这是比赛的课,平时怎么有时间呢?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走进文本,解读好文本。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