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论语别裁》读后
0 序
一向仰慕有文化的人。自从读到南怀瑾老先生的书后,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化人。
在师范读书时,有位现代文学史的老师在讲到20世纪初的“学衡派”时,是以否定态度说的,但那时起才知道有“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人。而南老即其人也。
从上网后,先后于网上载得南老的系列古文化著作,只读得数篇,便觉得古人“学问”之高,南老“识见”这精妙。思欲一一得而读之,但又性疏读书矣!反常常把时间耗费在无谓的游戏上!偶而扪心自问,亦觉惭愧莫名。幸同事许国雷君得一套《论语别裁》而闲置,故借而读之——盖书非借不能读也。
偶有所得,辄抄记于兹。边读边记,决无内容上的分类与逻辑上的先后。且内容上三句不离本行,故贴于此。
2004年6月
1、语文的变与不变
世界各国的文字,都随口语在变化着。只有中国的文言文是不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有何利弊?
自从唐宋古文运动到清末,我们的口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书面语却没有变化。这是我们的祖先知道了“文章千古事”,使文章脱开了口语,而以统一的格式保存下来。而后人只要有二三年时间的训练,即可读可写。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的文化才免受内部和外部的冲击而能完整的一以贯之地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