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福老师文章学研究系列文章荟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9 20:34: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0字。刘真福老师文章学研究系列文章荟萃
刘真福简介:
刘真福,江西南昌人。1987年北京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1987年到人教社工作至今。任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副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本语文1分册主编。参与人教版多套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撰写专著《文学知识新视点》《文章知识新视点》(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主编《新语文学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在《名作欣赏》《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和文学欣赏的文章约七八十篇。研究范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文章读写研究,文学欣赏教学研究,散文教学研究。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副会长。
漫话电子文章 
当今电子文本、网络文章风起云涌,大有鲸吞蚕食纸本文章“地盘”之势。一些人欢欣鼓舞,谓为文章读写的新景象、新境界,似乎看到网络世界虚拟的民主化潮流滚滚而来;另一些人则深表忧虑,感慨网上满眼的垃圾,叹息纸本文章的“田园风光”飘逝远去。其实电子文本和网络文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任何人都难以料定,不过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是摆在我们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得不了解、运用电子文本和网络文章。
电子文本、网络文章也就是电子文章,它们究竟为何物?考其源流,辨其名分,约略以下几类。
纯电子文本──只在网络上发表和传阅的文本,如有些电脑爱好者或网络爱好者写的一些专业技术说明、个人生活经历或对社会生活的见解、体现一定文学艺术价值的网络文章,还包括一些文字的或以文字为主的独立成篇的电子邮件。还有些纯电子文本是在网络上首发,后经其他文字刊物转载,我们只认它的初始“身份”,也把它当作电子文本。
纸本、电子两栖文本──同时以纸本文本和电子文本的形式发表的文本,如有些大报兼有网页,编辑加工完后的文本清样制作两份,一份给印刷厂印成报纸,一份给网站即时登载,文字完全一样,只是排版不同,传播的媒体不同。
先纸本、后网络的文本──经由网络转载的各种书报刊上的文本,或全书,或单篇,或节选,如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都会在网络上登载,而且不止一处登载,只是成本的书未必完整地出现。
电子文本、网络文章有这么多种,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将它们与纸本文章作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性质、特点。
一、从文章的呈现方式看,电子文章与纸本文截然不同,有几大特点:1.依赖于电脑和比特。所谓比特,是英语bit的音译,指电脑二进制数的位,由一连串的0和1组成。电子文章的产生和传播就是将信息转换成比特来进行,因此它被称作电脑和网络的数码语言。美国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宣称,比特“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原子和比特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原子是有质量轻重的,比特是无质量轻重的。原子是纸本文章的“建筑材料”,比特是电子文章的“建筑材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