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2007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康培
一、2007年南通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今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具有历史性意义,它是南通全面进入课程改革以后,第一份全面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试卷,它与高考改革相呼应,首次将总分提高到150分,其中作文提高到65分。这份试卷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
(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视了试题的熏陶感染作用。“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的“看拼音写汉字”一题,引用了一段极富鼓动性的文字:青春不仅意味着qiángjiàn 的体魄和娇好的容貌,更意味着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和活力无限的jīngcǎi 。在这人生旅程的黄金时节,让我们一起畅想明天,chōngjǐng 未来,在年轻的旗帜下悄悄地留下一行豪迈的青春誓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文字对学生的成长极具激励作用。“用古诗文原句填空”一题,要求默写的都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能陶冶品德情操、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古传诵的名句。“阅读理解”这一板块中,所选课外的三段现代文材料,均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体现了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一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蕴含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短文《给自己一个目标》,起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的作用;散文《大美之美》则带领学生放眼西藏的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试题在设计上,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在完整的语境中理解、领悟词语、句子或语段的思想内容、感情倾向的能力,以及评价性阅读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
一是打通内外限制,实现了课本内相关内容的链接和向课本外的延伸。譬如第5题赏析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诗的前两句在课文《往事依依》中出现过,后两句则属于课外拓展。又如课外文言文语段选自《资治通鉴》,题目中所要解释的词语,学生在课内文言文中都学过。
二是进行学科间的有机渗透。如《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这篇科技说明文,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三是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在试卷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第4题修改病句的一段文字建议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与国家推进“阳光体育”这一社会热点相合拍;《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这篇科技说明文紧握奥运脉搏,为整张试卷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源自该语段的第10题是这样出的:“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