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福州一中 刘云
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告诉了我们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学习,只有让他们明白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迫于升学压力,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课时紧,考练多,没有时间阅读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抱怨语文课没味道,语文成绩不好的现象。加上语文成绩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外的积累和感悟熏陶,没有数学、英语那么快进步,很多学生对它的兴趣不大,他们认为与其花时间在语文上,还不如多做几题数学作业。再看看我们的教材吧,提供的许多文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理解的知识背景,那么这个文本就无法阅读,能阅读的也仅是知识的还原回忆,即使是现在的新教材,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教师呢?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引导和现实中升学考的需要,不得不对阅读的文本进行引导甚至强调标准化答案,学生记住了答案或内容,能进行还原性阅读,但若把同一个题目设问角度情境改换一下,他们就回答不上了,这就是缺乏理解的“阅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语文考试也逐渐由课内转向课外,这几年的中考题出自课内的越来越少,高考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只有教会学生阅读,才可能让他们不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为他们终生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
如今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可是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学生可借阅图书,但是经常是班主任要求学生不得借书,原因就是怕影响他们的学习,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其实最希望的就是学生能多看书,这比起任何措施都更有效,因此采取每周抽出一节正课开展“大语文阅读导读课”,同时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大语文阅读自读课”,在“法定”的时光里放开心情,放开眼界进行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