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思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28 7:33:0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630字。
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
编制:丁中  高琴花  07、10
【考点说明】
1、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作为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以散文为主。
考点包括以下几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5)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命题要求趋势
(1)一种是抒情叙事类散文,一种是议论类散文。
(2)客观题逐渐淡出,主观题分量加重。  一是客观题淡出试题之中,主观题分量加重;二是增加了题数,加大了赋分值;三是开放性试题再露头角。
  (3)鉴赏能力的考查备受青睐。
 3、解题总体思路:整体阅读,把握主旨(读两遍);注意层次,理清脉络(标注);读题;解答;检查。
4、答题关键:根据问法设计答法;整合重组,引申转述;围绕中心组织答案。
【具体分析】
一、审题(抓住题干)
1、审题作用  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题于能显示答题方法。
2、审题角度 
(1)看配分(分点、分条回答)
(2)选用合理的句式 :①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   ②答题应注意叙述对象 
二、不同题型答题技巧
(一)含义题                      (二)作用题、原因题(赏析题)
(三)层次题(信息筛选、整合题)  (四)开放性试题
三、含义题分类解析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指代义
所谓理解词语的指代义,一般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所替代的对象的理解和确认。但是,散文中有些词语是对文章中很多信息的概括和提炼,它的含义实际上就隐含在文章中,所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又包括对其他一些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信息的认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实际上是一种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例一: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