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50个字。
2007年语文竞赛辅导: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
一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课文《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驰之 ( ) ②望其旗靡( )
③三军可夺气 ( ) ④朝气锐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战于长勺 至于夏水襄陵 B、公将鼓之 故逐之
C、登轼而望之 日出而林霏开 D、以逸待劳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4.阅读理解。
(1)[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2)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
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促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⑵今日不雨( )
⒉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妻私臣 闻寡人之耳者 B、皆朝于齐 生于忧患
C、渔者得而并禽之 人不知而不慍 D、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