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中的比较阅读题型
作者:佚名 时间:2007/9/27 22:53:5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051
2006年:上海卷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上海卷答案:
(四)(8分)14.(1分)曲牌 15.(3分)B 16.(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2006年:湖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湖南卷答案:
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两诗的比较阅读是命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2005年有浙江卷杜牧和杨万里不同时代(唐宋)同一题材(荷花)两诗的比较阅读;有湖南卷同一时代相同身世(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同遭贬谪)相关题材不同处境和心境的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有辽宁卷同一时代诗人(宋代王安石、方惟深)内容大同小异的两诗的比较阅读。此外,湖北卷大胆引用元代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的一段曲词进行鉴赏,也是先前从未出现过的。2006年江苏卷用的是元词【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魏初);湖北卷用唐诗两首《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重庆卷用清诗两首《新雷》(张维屏)、《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湖南卷则用《红楼梦》第37回诗两首《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比较阅读。
2007年:辽宁卷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辽宁卷答案:
15.(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2007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释】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江西卷答案:
14.(1)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