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教学方法:
1、美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2、组织讨论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情景交融的flash朗读课件,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徐志摩先生轻吟慢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而秋天则是多姿多彩的,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壮丽。 杜甫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凉秋景。 柳永在秋中辞别、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笔下的秋是凄苦的。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融入了郁达夫深厚感情的《故都的秋》。(板书题目)
我们主要通过1、美美地听;2、美美地读;3、美美地品;4、美美地练四个环节来品味《故都的秋》的美。 二、美美地听:
听读配乐朗诵,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描写了哪几幅秋景图?
(播放情景交融的flash朗读课件)
明确:1、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2、“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清晨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桥头秋雨、
庭院秋果。(依次出示幻灯片)
三、美美地读、美美地品:
1、全班齐读思秋、恋秋两部分。
2、学生找出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
A、找出关键词语。B、比较不同句式。C、体会深层含义。D、诵读精彩片段。
四、归纳总结,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通过美美地听,美美地读和美美地品感受到了《故都的秋》之美并总结了品味语言的四种方法。品味语言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请大家回去继续品味本文的语言并归纳其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品味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