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颓废也风流——也谈郁达夫《故都的秋》

作者:深圳福田实验学校 艾新怀  时间:2007/11/19 18:59: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508
  郁达夫的小说、散文,我还是喜欢的。虽然他的文字还显得枝蔓,但也许正是那字里行间里略带病态的展露,让我为他灵魂深处的某一种真而感叹了。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能写这样诗的人,自然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能写这样的诗的人,也自然是一位真名士。是真名士自风流。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散文里,你会发现这正是郁达夫毫不避忌反而一意矜夸的所在。醇酒与妇人,当然还要有那么一点颓废的味儿。 
  这正是他特立独行的所在,醉于酒醉于妇人,并且敢放言自己如何地醉于酒醉于妇人,这在当时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何况这醉,特别是醉于妇人,又是非正常的沉缅呢!郁达夫赢得了颓废文人的称号就不足为怪了。 
  《故都的秋》,说到底,也是一首“颓废”恋曲。 
  看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味秋韵吧。 
  那种韵致总是和残破衰落有关的: 
  在故都选择居处可以不避破屋。清晨当院一坐,可品茗可望青空可听鸽哨。这当然是要有最清闲最诗性的心灵才可以消受的。至于“细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若不是富贵闲人或是尽日刻意“寻芳”的人,又哪里做得来? 
  再看看郁达夫简笔勾勒的“写意画”:背景仍是“破壁腰中”, “画”面的主体是“朝荣”的牵牛花,幽幽的蓝色或者淡然的白色。仅此还不够,郁达夫以为,“须得在牵牛花底,叫长首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几近倪云林萧疏淡远的格调了,故决不能有一点喧闹的红,损了它的韵味。 
  写北国的槐树,郁达夫的趣味足够让人吃惊,入他画图的竟是“象花又不象花的落蕊”,这很容易让人起秋风过处满地金的联想。郁达夫的兴趣却不在这里,他用听觉用触觉用嗅觉去感知。“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他的审美触角继续伸展,落上“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样的丝纹,即使是在春夏也可以看到的,清闲落寞云者,与其说是扫帚的丝纹所故有,勿宁说是郁达夫“寻寻觅觅”结果。 
  秋蝉是衰弱的残声,秋枣是淡绿微黄的秋枣,秋雨呢?郁达夫认为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的秋雨呢? 
  他说了又似乎没有说,他只是让两个都市闲人在斜桥影里微叹着说“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么“奇”怎么“有味”怎么“更像样”,你得自己去想。 
  郁达夫写秋,是用全副心事、十二分的痴迷去写的。故他并不着意写秋色迷人,而着意于自己的迷于秋色,不,是迷于秋的味秋的韵秋的意境,所以文中处处可见作者“行迹”。故都的秋,是作者刻意修饰挑选的景致。是打上郁达夫情感烙印的“有我之境”。而基调是落寞的悲凉的甚至是颓败的。 
  如秋雨之瑟瑟,足以拨动年华逝水的琴弦,如落蕊之飘坠,足以勾起人生无常的心事。在郁达夫看来,类似于古人这种“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正是“深沉”地方。 
  他以为“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就是故都的秋味,这就是让郁达夫着迷的地方。 
  我想,郁达夫对这韵味的着迷,固然是它正道着了自己的心事,与自己的心意情趣暗合。再深追下去,你可以想到古来言秋皆寂寥的文化背景,郁达夫这位受传统文化浸润颇深的文人,喜欢在悲悲戚戚里和古人相交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陆游不也问,“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坐对秋吟,也许是对他文人身份的某种印证呢!但这样解释自然是浅薄的,为什么一代一代的文人,会不避因袭之嫌,悲秋作赋呢? 
  朱光潜对“忧郁的解剖”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文人雅士喜欢悲秋、吟秋的心理。 
  “浪漫主义者们也是远远躲在一角,以绝望和蔑视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他们不胜惊讶而且满意地发现,在忧郁情调当中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这种意味使他们自觉高贵而且优越,并为他们显出生活阴暗面中一种神秘的光彩。于是他们得以化失败为胜利,把忧郁当成一种崇拜的对象。”(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忧郁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 
  如此,则历来悲秋的诗人,就其心理而言是有悲叹与玩赏的双重意味的。 
  郁达夫倒不悲秋,只是爱秋之悲。这比传统文人单纯,似乎与他们不同了,但究其心理还是一理的。那就是在对悲凉甚或颓废的玩味中,体认生命的深沉与个体的睿智超拔。 
  如果说醉于醇酒和妇人是郁达夫的行为方式,那么于悲凉落寞中一意低回,对颓废的玩味吟赏就是郁达夫的情感方式。津津乐道醇酒妇人的郁达夫看到了自己行为上的特立独行,那么津津乐道于悲凉颓废的郁达夫又看到了自己精神的特立不群。这让他看到自己面对自然人生时世人皆浊我独醒式的深沉领悟。 
  理解了郁达夫的略带颓废的审美嗜好,就理解了郁达夫为什么在观照故都秋味秋韵时,惆怅、悲凉、落寞、并快乐着。 
  作者:深圳福田实验学校    艾新怀 
  邮编:518048   email:axh0310@126.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