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570字。
高考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辨析六种病句类型;
2、能对语段中的病句作恰当的修改;
3、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少说病句、甚至不说病句。
⊙学习重难点
1、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2、对出现在语段中的病句,要能做适当的修改,并不改变原意;
3、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杜绝病句的现象。
⊙学法指导
1、学习时,学生要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及其具体表现,然后精选各种类型的典型病句,辨析归类,指出其病因。
2、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语感。语感,即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辨识语病首先靠敏锐的语感,即通读句子,感觉是否拗口,是否合乎语言习惯,然后再从语法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样分析往往快捷准确。因此,平时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多读多背。
3、辨析病句要以语法知识的运用为基础,而且这种运用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系统,是否有深度。因此对语法知识的复习要抓住其要点,只要根据高考的需要重点强化和深化,不必全面进行。
4、病句问题虽属语法范畴,但又不局限于语法,还涉及词汇、修辞、逻辑等知识。因此,在复习时,要能多方面的掌握语文知识,在辨析时也要注意在熟悉语病类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5、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这就决定了病句的语意材料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平时学习时,我们还要关注现实生活,注意自己的语言习惯。
⊙学习过程
包括以下三部分:
◇课前预习·导学
(一)考点统览:
辨析修改病句,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辨析病句并能做适当修改的能力。这两者,辨析是基础,也是难关,首先要判断出正误,然后再识别病症,找出病源,最后对症下药,予以修改。
在《考试说明》中规定了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病句类型是帮助学生识别病句的,不考概念。题型一般是两种:一种是在客观选择题中考查病句的辨析;一种是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对病句的修改。
(二)真题演习:
1.(07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
B.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C.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B项属语意不明,可指“浙江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分部地区”;C项缺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