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2007-2008学年度高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三
- 资源简介:
- 共21题,约10170字。2008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三)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2008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编制
一、(6分,每小题3分)
地球大气的“进化”史 金石
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氢和氨。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体,它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150万-300万km,在掠过地球时,将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不久又消失了。
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为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之中。温度、逃脱速率、分子质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
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会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的大气元素方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逐渐在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本身“大气生产工厂”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生繁衍。
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氮与氧不同,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因此氨气逐渐被消耗光,而氮气因为“不合作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节选自《科学之友》)
1、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氨。
B、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
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到150万-300万km。
D、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样消失了。
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形成的时间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的时间更为漫长。
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
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的“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
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氨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明时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观八骏图说 柳宗元
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①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②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矣。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③,若是者甚众。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