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中学 边少初
成语源远流长,大多是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词及文言语句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的构成成分和构成方式极其稳定,因此,成语中就保留着许多古代汉语词汇及语法。成语又具有形式精炼、内容丰富的特点,易诵易记易理解。因而,从掌握常用的成语入手,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一条捷径。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古代汉语很多实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等,因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不同,学生不好理解,也不容易记住;但如果能巧妙借助成语,问题就简单多了。如文言实词“池”,文言文中一般作“护城河”解释,因与今义“池塘”相去较远,学生不易记牢;但如果我们举出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学生只要略一思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又如实词“臭”,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气味”,比今义“难闻的气味”范围大些,学生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望文生义;但借助成语“乳臭未干”来帮忙,答案也就出来了。由此可见,成语确实是帮助我们学习古今异义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 。
二、借助成语来掌握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很多实词都有不同的义项,如何掌握这些义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但如果能借助常用成语进行归纳,就容易多了。如文言实词“兵”,它有“兵器、武器”、“军队、士兵”、“战争、军事”、“用兵的策略”等义项,如果我们分别用“兵不血刃”、“兵临城下”、“兵连祸结”、“兵不厌诈”来加以解释印证,“兵”的几个义项就很容易记住了。再如文言实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