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上杭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从可看出,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中明确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板块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语文实践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也作了具体安排。内容有“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走上辩论台”、“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走四方”等36篇,这些教学内容对农村初中来说都易于操作,便于训练。在中考招生考试中也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独立板块加以考查,它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却不尽人意。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甚至空白。我们的教学依然是基础知识学习、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和写作能力训练四大版块。农村初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什么开展率低,质量差?语文实践活动为什么一直没有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呢?从我执教十几年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
一、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观念落后,没有真正进行改革。
目前可以说全国各初中学校(甚至高中学校),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仍旧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位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强与弱仍旧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教师职称评聘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数已经成了教师的命根!这样的评估标准必然促使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实施应试教育。于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上往往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规律,目标瞄准能直接得分的,而忽视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也就影响了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一切为了考分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自然而然的忽视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是语文实践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观念落后,没有真正进行改革。
目前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本应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国家教育主管门虽然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师对学生仍然是一把尺子,以学生卷面上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依据,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