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90字。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
作者:张小英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引言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峡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空下落黄泉”,宇宙中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在艰难探索过程中,总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伤,但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梦想,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就特意设置了一个探险单元,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不仅题材丰富、文体多样、情节生动、语言精美,而且情感目标非常明确:要使学生对“探险之旅”充满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甚至在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寻找切入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伟大的悲剧》。这确实是一篇能感人肺腑的好传记,读他的传记和了解他的一生一样,我们的灵魂都会受到一次洗礼。我想他把这传记写得如此生动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而主要是让世人去思考:人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用心代那些失败者在诉说,他想把人心最本原的东西捧出来托到高处,令它璀璨放光。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把茨威格蕴涵在文中的那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的精神品质,像一粒种子一样,把它深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精神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所以我很喜欢这篇传记,打算与学生一起认真地学。但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兴趣?哪里才是文章的最佳切入口?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这可真是个难题。在这次死亡之旅中,这些探险者始终没有向遭遇到的苦难低头,每一位丧身者都表现得异常英勇,所以在茨威格眼里他们都是失败的英雄,是值得称颂的英雄。灾难虽然毁灭了他们的生命,但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探索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美好的品质却留下了,变成了活着的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这些失败者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并称之为伟大的悲剧是极其正确和恰当的。这让我不由得想起鲁迅热情赞扬“不耻最后”者的一句话及给“伟大”和“悲剧”下的定义。两个伟人的看法竟然惊人地相似。于是我决定把鲁迅的几句名言作为切入口,以“失败的英雄”--“伟大的表现”--“悲剧的价值”为线索,用文章中描述的事实加以证实和理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人活着得有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