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80字。
子夜
Szpji2003
背景知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郎损、方璧、玄珠等等。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矛盾10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他13岁小学毕业,离开故乡,先后就读于湖州、嘉兴和杭州的中学,曾受到一些早已是革命党人的老师的影响。1914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类(文、法、商),攻读3年,打下了扎实的国文和英文基础,同时也接触了进步的新思想。毕业后(1916),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再进大学本科读书。经亲戚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开始了他早期的文学活动。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茅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1920年矛盾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中共最早党员之一。1921年初,他与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接编的《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还任教于上海大学等校。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取得基本胜利。1926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毛泽东任代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后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1930年春回国到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领导工作,与鲁迅等人一起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与鲁迅一起拟写电文,祝贺红军长征的胜利。这段时间,也是茅盾文艺创作的丰收期,他以大量的作品显示了左翼文学的成就,也标志着他的思想和艺术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阵地》杂志,1939年,他曾到新疆学院任教,担任“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主席”。1940年,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讲过学。后辗转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进步的文化活动。抗战胜利后曾应缴访问苏联。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到北平,参加全国政协的筹备工作。在1949年7月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为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不辞辛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茅盾于病危之际,为了表达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表达他对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坚贞的崇高的信念,再次向党中央申请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中共中央根据他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