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背景下审视语文教育中的举一反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9/23 14: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背景下审视语文教育中的<br>
“举一反三”思想<br>
<br>
浙江泰顺县第一中学 林德才(325500)<br>
<br>
内容提要:“举一反三”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操作上的总体思路,它影响着几十年来中国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式。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思想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它的科学化、功利性特点给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用新的课程性质观、目标观、资源观、教学观来审视这一思想,它显得十分局促、浅薄、封闭。因此,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必须突破这一思想的束缚,在新思维和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创语文教育新局面。<br>
关键词:  举一反三   新课标<br>
一<br>
“举一反三”语出《论语&#8226;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的朱熹解释这句话说:“物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它的意思是我们认识事物,先了解它的局部,然后推知它的整体,后人拿这一成语比喻在学习中举出一事就可以进行类推,从而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理。<br>
到了现代,叶圣陶先生把它引入语文教育领域:“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句话被誉为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精髓中的至理名言之一,现在许多论者的文章对它的引用率还相当高,“举一反三”思想成了“五四”以来中国语文教育在操作上的总体思路,它影响着百年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整整几代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和教学实践。<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