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课标调研观摩课的几点感受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0/2 20:22: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97
9月28日,来自市直属9所中学(练市中学、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未到)的32位老师,在湖州市埭溪中学听课3节:沈雪娟老师(今年上岗)开的《前方》,严燕老师(第3年教龄)开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以及备课组长毛慧萍老师开的《我心归去》。
9月29日,来自市直属11所学校的28位老师在菱湖中学听课3节:赵志强老师开课《想北平》,备课组长程庚申老师开课《我心归去》以及教研组长陈亚英老师开课《江南的冬景》。
每天的听课结束后,都进行了评课活动:先听开课教师的声音——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设计思路,再请每个学校的教师代表发言,交流听课感受,研讨教学行为的恰当科学合理与否。
老师们听课非常认真细致,虽然连续两天,每天都连续3节课;尤其可贵的是在评课时所表现出的真诚坦诚、对课对现象不对人的客观性以及个别老师所表现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使参加活动的老师由衷地感叹赞扬:“这样的活动太好太及时太有实效性了”;“这不仅是听课活动更是备课活动,很受启发”;“听课就像照镜子,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评课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湖州中学的夏云陶老师把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成文章,发在博客上。
在此,想重点介绍一下埭溪中学毛慧萍老师的这堂课。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次新的探索。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文本研习的方式是写评点,与作品和编者对话。毛老师在上课开始的10分钟里,让学生自由的读了全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然后稍微把文章的内容情感线索思路等加以梳理,意在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个初步的把握和解读,为下面写点评奠定基础;接着,又给学生简单介绍了写点评的方法和角度。之后,留了20分钟时间,让学生沉浸在文本里,深入到文本以及作者的内心深处,品读,欣赏,并以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为了配合毛老师的教学,我也要求听课老师试着独立地看书写点评(避免听课者无事时的聊天,影响老师的情绪)。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轻微的翻书声以及书写的声音——这也是课堂上难得的静谧!
20分钟后,距离下课还有8分钟的时候,毛老师说:“请同学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得意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同学很积极,有很强烈的表达交流的欲望,有个同学在已经读过一段后,还不止一次的举手。让老师们感到吃惊与意外的是 普通中学的学生竟然也可以写得出乎意料的好。写课时,我请毛老师让学生把书留下,让听课老师翻阅每个学生的点评,之后,挑选出优秀的点评打印出来。我们拭目以待毛老师的资料。
希望大家勇于探索,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更不要以学生基础差作为自己不愿意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托词。
期待着有更好更新更有实效的探讨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