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90字,关于“自然”题材的作文训练,有素材积累,有题例指导,并附有强化训练。
第一节 自然篇
金牌教练精讲
文题展示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师法自然。大自然虽然不声不响,却能给人超常的力量: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所收获。面对自然,我们要怀着尊敬、虔诚的态度去亲近它,学习它。
请以“师法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师法自然”,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其实人类的发展史何尝不是一部向自然学习的历史呢?三千多年前的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向自然学习从来就是人类思考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严肃问题。然而,到了现代,人类与自然却越加隔膜了,人们疏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间构筑自己越发虚幻怪异的幻梦。加之科技的进步,尝到甜头的人类失去了对天地自然的那份朦胧时代里的天然敬畏,嘲笑、轻视自然进而妄自尊大,以为天地间唯人类是第一。然而,面对自然的一次又一次的惩罚,人类终于收敛了对自然轻浮、贪婪的面孔,并由自发向自觉地认识到,自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浅薄,浅薄的倒是人类自己。于是,在当下,怀着尊敬、虔诚的态度重新来认识自然,学习自然,不光是一篇作文的小问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问题。高考命题的专家们当然不会忽视这一热点。
那么人到底应该向自然学习什么?我们在构思的过程中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首先,是自然对个人的智慧的启迪和精神世界的提升。比如,迎客松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间展示出的生命价值,小虫子经过艰难的蜕变终于化蛹成蝶的生命精彩,都给我们在如何做人的问题上以深深的启迪。其次,是自然对人类科学领域的发明创造的巨大推动力。比如,一个苹果的落地使牛顿开创了物理界的新纪元;小鸟的流线造型,使人类几经磨难终于通过飞机的模拟创造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最后,也是更高的一种智慧,是自然教会了人类如何把握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如何与万物和谐相处。如犀牛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它与犀牛是友非敌,相互依存,相互帮助。自然界的食物链不容破坏,人也只能是其中一环而不能独立超越,否则一毁俱毁,人类也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人向自然学习,必然涉及到态度问题。首先,应是尊重自然。人类在远古时代,由于能力有限,常常是屈从于自然,从一种近于绝望的屈从中生发出人类最早的崇拜,所以那时的先民只有崇拜自然而不会真正地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建立在人类对自己的力量和对自然的规律不存偏私的、理性的认识基础之上。其次,应是亲近自然。人类也曾和自然相处无间,天当被,地当床。但那是被动的接受。而当人类稍有能力时,他们便将自然——他们的“衣食父母”弃置一旁,躲入亲自营造的钢筋水泥的梦幻中不能自拔。然而,正像一棵植物必须在土地里扎下根才能健康生长一样,人如果离开自然,必定是要付出可怕的代价的。倘若这种对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续下去,人类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精神上的退化。最后,还要敬畏自然。学习自然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而不要过于相信人类自己的技术和信息,倘若对自己生命的来源和基础浑浑噩噩,那便是最大的蒙昧和无知。人类的聪明在于对自然,对人类以外的生命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为自己开辟了一个与自然既有联系又能使自己惬意的世界。
在文体的选择上,本题可以写成抒情散文,通过对历史、现实的梳理,表达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一个具体的自然事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向自然学习的主旨;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议论的角度,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当然这只是从整体来说,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关注重点,加以分析。审题误区
本题话题明确,不易走题,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确实和自然接触极少,所以容易泛泛而谈,所谈内容不过是一些常识,而少有动心动人之处。其次,不能突出“师法”,而只突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就会使重点旁落。
文题展示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翻开语文课本,走进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发现古人的世界无不放射着“自然”的光芒。但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