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090字。有简单的作文指导,共18篇学生作文。
陆川县中学材料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相互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可以编故事、寓言等。
如果不看材料,单就“幸福”二字去写的话,那么这篇文章要写跑题只怕很难。但有了材料,我们就不能不正视材料对于话题的限制。这则材料,其故事结局是两只老虎都死掉了,这显然是通过安排一个“悲惨结局”批评了盲目“羡慕”的恶行,出题人意图很明显:在对幸福的认识、追求中要学会正视自己,珍惜所有,适合的才是幸福的,追求幸福不能盲目——这应该是这篇作文写“幸福”的一个认识上的原则。
现在我们改动一下材料的结局,改动一下材料的议论:
┅┅最后互换位置,不久两只老虎都得到了幸福。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
同样是“幸福”的话题,在对幸福的认识上,我们的写作角度就要转变:幸福是追求到的,不是等到的,那些敢于追求的人,往往会得到幸福;幸福是没有公式的,幸福是一种感觉等等。之所以这样思考,那是因为故事的结局对老虎的行为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作者在引导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幸福,或者说作者在以这种方式要求我们这样思考幸福这个问题,这应该也是阅读理解的一个原则问题。
最后作文审题要注意分析话题材料的范围、限制。话题材料的限制,可以是明的也可以是隐的,可能是故意设的,也可能是材料本身具备的,学生作文时不可不明察。例如“心灵的选择”“心灵”之于“选择”限定了选择的立意要求。虽是明的,但不可不仔细思考。再比如,2003年高考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篇作文最大限度开放了话题观点,但却限定了话题选材,文章所写必须紧扣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或再说明白些必须紧扣感情亲疏对认知的影响,脱离感情谈认知,脱离认知谈感情,都是不妥的。作文的这种限制,甚至可以说是与材料、话题伴生的,或者说是不制而制,考生不可不谨慎。
附:陆川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作文学生优秀范文
幸福要“交税”
回想过去的十六年里,自己都是在母亲的关心呵护下成长,母亲赠与我幸福,换来的是一脸的沧桑,这难道不可悲吗?
青春的活力让我漠落了身后倾注的双瞳;年少的狂妄让我冷淡了母亲柔软的言语。成长让我不曾想过母亲,想过她的辛勤,想过她的无奈,想过她在灯光下默默地缝补……此时,我知道了幸福的获得要珍惜,要学会适时“交税”!
在前些天的中秋节里,我合乎寻常地在路边散步,享受夕阳的余辉。走着走着,一棵树桩旁有一个银色皮包,我把它拿起打开一看,几张百元钞和一个信用卡完好地在里面。我心头先是一喜,后来想到失主也许会紧张地寻找他的钱包,惊慌失措的寻觅。我坚持自己的准则,等待失主的寻来。最后,我送还了钱包。在回家后,我把此事告诉了母亲,她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会心地笑一笑。我知道母亲是非常高兴的,不过是噙住了自己开心的泪水,她很幸福,因为我学会了做人。我没想母亲的快乐源自于我一句简单的话语,我简单的一个动作。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一张平常的考试的分数能让她哆嗦好几遍;为什么我给她一个梨能让她吃得那么开心……这就是她给我幸福而要的“税”吗?
这些都是平常得不能平常的小事,却能让她感到幸福。我茫然了,母亲,为什么你不像别的母亲那样高度要求自己孩子考上一流的学校?为什么你不像别的母亲那样迫切自己的孩子学琴棋书画?你把我的人生交给了我自己,你把我前行的道路让我选择,自己却在我的背后依然支持着我前进。
“人的成功来自于有一个坚信孩子的母亲”。这句话是对的,我们应该在自己获得秋收的幸福时,也给我们的母亲给去一丝丝心灵的甘泉,让她们明白自己的付出是会有丰收的。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的力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当我们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都会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耳边反复的叮嘱着我们,都会有一个信念在反复的护佑着我们--这就是母亲的声音!
我们要珍惜母爱的幸福,要向母亲交纳幸福的“税”。( 0801 何武林)
寻找幸福
今天是我十七岁的生日,可是,我并不开心,因为我发现我把幸福弄丢了。于是,我决定独自出门去寻找幸福。